[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选项]
首页电脑系统·网络人生哲理·故事国学典籍系统软件网络软件应用软件网站源码啊估文章软件站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中庸》简介 《中庸》简介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
《易经》概述 《易经》概述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
   阅 读 排 行
《中庸》简介 《中庸》简介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
《易经》概述 《易经》概述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
文 章 信 息
《中庸》简介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中庸][阅读选项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也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及中等、平常、平庸的人。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阶》:“言人有三等,贤、愚、中庸。”

  详细解释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名词]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词意探源

  (1)指平常的。犹言中材,中人。
  (2)指儒家的道德说教。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3)泛指谨慎、妥善协条的处事方法(用一个字形容为:政)。
  鲁迅《华盖集·通讯》:“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

  理论基础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文章作者:未知  更新日期:2018/11/18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啊估文章软件站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闽ICP备00000000号